親自走一遭野柳,就能懂得為何陸客這麼愛來這了
如果還沒有機會到石梯坪,那麼先來野柳賞石慢步吧......
離開米朗琪咖啡館後,大家很不捨當下溫煦的好天氣
好想再與陽光纏綿一下
老公提議到北海岸走走,開著開著居然就走進「野柳」
「野柳」風景區現今更正為「野柳地質公園」
成立「地質公園」的主要目的,將藉由提升大眾對地球遺產價值的認知,
增進人們對地殼與環境承載力的認識,
促使人們能更明智地使用地球資源進而達到人與地之間的和諧關係
野柳的特殊地形,具有地形與地質上的重要意義 我們的腳步就停留在此處,因為累了時間也晚了
希望以保育的方式,維護女王頭等的地景資源
野柳地質公園入口到海岬的末端,
長約1.7公里,期間最寬的地方不及300公尺
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
外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
因而產生罕見的地形與地質景觀
我們一群人已經幾百年沒進來過野柳了,
幾百年當然是比較誇張啦,不過我上回來好像是國小的事呢
現在大家對野柳的印象就是~充斥著大陸客
這真的不誇張,停車場可是停滿一堆遊覽車呢
野柳和石梯坪一樣有著豐富的地理現象,是很好的自然教材教室
在野柳地質公園入口處附近就看到向東南傾斜的『單面山』
單面山的一翼坡度陡急、另一翼坡度較為和緩,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地層被不等量抬升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地形
野柳當地擁有兩座單面山,為了區別此單面山以「大單面山」來稱呼
野柳地質公園內可概分為三區,第一區屬於蕈狀岩、薑石的主要集中區
在第一區中可看到蕈狀岩的發育過程,同時也有豐富的薑石、解理、壺穴與溶蝕盤
照片中個個像是香菇佇立的岩石,是謂蕈狀岩,也稱擎柱石
在園區內的蕈狀岩就多達有180餘個,數量驚人
蕈狀岩的演育過程是岩層露出海面,受海水日夜侵蝕
時間久遠,砂岩李質地堅硬的結核會慢慢露出
再經風吹、日曬、雨淋、海浪與東北季風的吹打下
才會形成無頸、粗頸、細頸和斷頸不同型態的蕈狀岩
而這些不同型態的蕈狀岩,代表著岩石不同階段的演育
『蜂窩岩』
眼前岩石上佈滿大大小小的洞穴宛如蜂巢般,稱為蜂窩岩
其形成原因是岩石表面上的生物碎屑溶蝕,
再經海水將溶蝕洞侵蝕成千瘡百孔的模樣
『燭台石』
蠋台石是屬海蝕現象,燭芯是岩層裡較堅硬的石灰質球形結核
因較能抵抗海蝕,而逐漸露出錐形頂部,
海水沿其邊緣迴流激盪產生環狀溝槽,由於結核外圍有一帶堅硬的環圈,
海水便順此環圈向下侵蝕、切割,形成圓錐狀外形
『壺穴』
在燭台石旁的海蝕平台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壺穴,
其產生是因海水夾帶的石粒落進岩石凹穴,
在海浪的帶動下石粒下向鑽蝕,形成一洼洼的垂直洞穴
因壺穴內積滿海水,所以在壺穴內可發現許多小魚與小螃蟹的蹤跡
好奇的Ray和拔拔蹲在壺穴旁觀察小小生態池
『薑石』
薑石為岩層中較堅硬的鈣質岩塊,
周邊較鬆軟的岩層因海水長期淘洗而駁落,加上地層擠壓出粽橫交錯的裂縫
留下表面嶙峋崢嶸狀類似老薑的外觀
走著走著我們發現很像女王頭的蕈狀岩,
但也有人說像是日本藝妓將頭髮往上盤梳的樣子,所以也被稱為日本藝妓
老公跟著Ray的腳步探險去
平日在家幾乎都是我在照料孩子,不管是吃飯、洗澡、玩遊戲......
一旦假日出外踏青,我就會把孩子丟給老公
除了喜歡攝影紀錄的我沒有辦法全程照顧孩子的安全,
也是希望趁這個機會讓兩父子相處
我個人覺得父子的良好關係之建立越早越好,
普遍而言,父子良好關係的存在其實比較有難度
因此更要下足功夫,老公和孩子相處處於較被動的角色
所以我總是會在背後推老公一把
岩岸邊還能看到年齡頗高的奶奶蹲在水裡採海菜
我看了不免替奶奶捏把冷汗,
青苔佈滿岩石,加上潮水進進退退的,好不危險
恰巧補捉到小白鷺在岩邊覓食的畫面
這天下午的天色很美,帶著漸層的藍與淺淡的黃
拍了好多照片都不知如何取捨
從第一區離開沿著步道走進第二區,此區的地景與第一區相似
皆以蕈狀岩及薑石為主,但數量比第一區少
著名的女王頭、龍頭石與金剛石皆位於本區
於第二區靠近海邊可看到三種形狀特別取名為象石、仙女鞋和花生石的岩石
三者都是岩層中形狀特殊的結核,經過海水侵蝕後,而突出於海邊的小地景
接近海邊的區域都會在地上畫上紅色的警戒線,
遊客們應當遵守園區內各項警示標誌與標線內容,
切勿跨越紅色標線及任意觸摸各特殊地景
當天就有陸客坐在蕈狀岩要餵奶,巡守員見狀馬上吹哨子警示
遵守規定是為了自身安全的保護與避免人為因素,而導致海蝕地景加速的風化與破壞
特殊造型的石頭總是讓人有聯想
眼前潛入海中的大塊岩石讓我覺得像是河馬潛入水中
你們看到仙女遺留在人間的『仙女鞋』了嗎
位於仙女鞋左方的石,我倒也得也很像是一支鞋呢
岩層中形狀特殊的結核,經過海水侵蝕後而突出於海邊,
由於其外型如同花生,故被稱為『花生石 』
老遠就看到一堆人在排隊,大家爭相與野柳的地標女王頭合照
為了保護女王頭不再被破壞,地上設有警戒線
超過警戒線還不聽從可是會被罰款的
我想大家都很想與女王頭合照,但又不想癡癡的排隊吧
告訴各位一個小撇步
只要沿著仙女鞋旁邊一直走,就可以看到女王頭的後方
其實女王頭的前面和後面我是覺得沒什麼差別
女王頭的後側看過去還是很像啊,照起像來的效果也不錯
真的不需要傻傻的浪費時間排隊
女王頭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因受到海水差異侵蝕而逐漸形成今日的面貌
若以其高度比對台灣北部地殼平均上升速度推算,女王頭的芳齡將近4000歲
女王頭屬蕈狀岩,在1962~1963年間因頂部結核上的節理斷裂,
因此從某一角度觀看時貌似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頭像,因此而得名
女王頭常年風吹、日曬、雨淋之外,遊客的不當行為也加速了侵蝕的速度
所以大家來觀賞女王頭千萬要遵守規定,不要越線碰觸
節省排隊的時間,我們繼續往第三區探索去
第三區是野柳另一側的海蝕平台,比第二區狹窄,
平台一側緊貼峭壁,另一側底下則是急湧的海浪
途中,老公帶著Ray到賞鳥步道去探險
老公形容走完步道全程,彷彿是老皮和阿寶一同去探險如此有趣
雖然Ray曾一度想要拔拔抱抱,
拔拔告訴Ray路很陡,兩人抱在一起有可能會滾下山
Ray很聽話的不再要求抱抱
當Ray聽到拔拔走不動時,居然還想要揹拔拔下山呢
老公用手機幫他的寶貝兒子照了幾張像
我就是喜歡這兩父子獨處間的互動~感人啊
兩父子登到此山的最高點~野柳燈塔與野柳電塔
燈塔以野柳的燭台石為範本設計,於1967年設立,塔高11.3公尺
坐落於野柳燈塔旁的紅白色電塔即為野柳電塔,是為了便利漁業通訊作業需要所設,
由於紅、白兩色相間的塔身高20多公尺相當醒目,所以常被誤認為是野柳燈塔
所以此區特殊的二十四孝石、珠石,這回無緣看見
海蝕平台的入口附近,有個形狀似巨大鳥獸的怪石,稱為『瑪伶鳥石』
關於這瑪伶鳥石的行成可是有個感人的傳說
相傳曾有艘荷蘭帆船於野柳外海發生船難,漂流至情人洞前方海灣,
當時船員都已罹難,而船上的小鳥停在石頭上仍一直呼救,至死不肯離去
故以其名(marine bird,航海的鳥)而命之
在等待Ray和老公的同時,我們和在地看守的巡邏大哥聊起天來
了解到野柳地質公園現在是屬於外包的民間單位在看管
所以門票收入則歸於外包營運公司,
但是巡邏員的薪水與園區內的維修與建設費也是由該單位負責
這天的氣候真的很舒爽,陽光也配合的露臉到傍晚才打卡下班
有時遇到東北季風風浪過大的季節,基於安全考量,園區是不開放的
這時巡邏大哥們聊到這附近常常有鳥類聚集,
有位大哥說他可是在此養了一隻過境的鳥
大哥口哨一吹,果真的有隻鳥停在眼前的岩石上
原本以為兩父子只是隨便繞上一圈,但這一圈可是好大一圈
讓我們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
驚訝的是Ray全程都沒有讓人家抱,連巡邏阿伯都讚賞Ray的體力
大家猛向Ray稱讚,還在他身上按了許多個讚
Ray一副接受表揚嘉獎的表情真是可愛
見證兩父子自我挑戰成功,紀錄一下這輝煌的戰績
給予表揚
回程在第二區的階梯上方,有個貌似大型羅盤的平台,
這是中國造船廠公司所設置的船舶測速台
船舶測速台是以兩個平台為一組,相距約1.8公里,
其操作方式為在兩平台上各設置一組標桿,
藉由船隻行經這兩個平台標桿間的時間,推算船舶的航速
但此種測速方式的成本較高,所以現在改以GPS來進行
原先錯過的『台灣石』在巡邏大哥的提醒下,我們停下腳步觀賞
台灣石不但形狀上跟台灣島相似,連中央山脈的位置也相當神似
只能說野柳地質公園內的地景真是巧奪天工
兩父子情深的在研究他們剛剛走過的足跡,
希望這兩人下次能再次自我挑戰,刷新紀錄
在出口處有個仿真的「金錢豹岩」
據說曾傲立在野柳峽的金錢豹岩,在經暴浪沖斷頭部後
特聘專家扛著百公斤的電腦儀器,攀附海崖末端進行實景雷射掃描
再將數位資料建置3D數位模型,並以PU材料進行電腦精密切割,
才得以完成現今1:1的模型
接著以翻製處理,並手工仿真塗色與砂岩表面仿真
打道回府時別忘了到名產街買些伴手禮,
魷魚片或是魚骨酥都是不錯的選擇,記得要殺價喔
另外還有這烤螺肉也是很一推的特殊口味,
三顆一百,口感很彈Q,也沒腥味值得一試
如果還沒有機會到花蓮石梯坪走走的朋友,
很建議各位可以先來野柳地質公園走一遭
大家會發現台灣真美啦~
野柳地質公園
住址:新北市萬里區野柳里港東路167-1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