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懷抱的遊客中心,是認識太魯閣的首站
不僅可以對太魯閣有初步的了解,清幽的環境更令人喜歡


告別長春祠預計是要離開太魯閣的懷抱了,卻在錦文橋上發現了「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的指標
想起上回來遊客中心早已是多年前的往事,突然有想舊地重遊的念頭,順便也可以上個盥洗室
於是車子沒開出太魯閣,反而駛入遊客中心



太魯閣台地位在立霧溪出海口的北岸,立霧溪沖積扇三角洲的頂端,面積約三公頃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位於立霧溪錦文橋北北岸的太魯閣台地之上,也是中橫公路與蘇花公路交會口
台地上設置了國家公園管理處行政中心、太魯閣遊客中心、國家公園警察隊及員工宿舍
是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的樞紐,也是遊客要了解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第一站




中心內設有解說員服務台、多媒體簡報室、視聽放映室、遊憩資訊館、生態展示館、泰雅文物展示館



走進遊客中心的中庭內會發現庭中有石雕創作的裝置藝術,
此種以馬賽克畫為參考基礎而加以演進的技巧,稱為「璞石畫」也稱之為「石嵌畫」



牆面的大型壁畫命題為「原鄉人」



地面上則有取名為「谷跡」的地景石畫



在遊客中心的服務台前方有兩張原木桌,桌面鑲有不同的拓印圖案
館方貼心的在桌上備妥彩色蠟筆,
小朋友只要備妥紙張就可輕易彩繪出可愛的保育動物及太魯閣常見的植物與原住民人像
幾年前頭一次來遊客中心的我還是單身狀態,
當時覺得這拓印很有趣,心中默誓往後我也要帶我的孩子來體驗這拓印畫的樂趣
果然在幾年後我實現當時的發願,歲月真是如梭啊
沒幾年的光影,從小姐的身分已升格為母親,而且孩子已長這麼大了



這天遇到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來遊客中心做戶外教學,
當下深覺得住在花蓮的小朋友好幸福,
在好山好水的環境中小朋友可避免許多3C產品的迫害,不論是電視卡通或是電腦遊戲



太魯閣台地的步道分為南北兩段,約環繞太魯閣台地270度



南段步道鄰近立霧溪,從遊客中心旁大草坪經過遊客中心後方,延伸至太魯閣警察隊為止
北段步道則從大型車停車場至行政中心旁,
兩段步道可見的風景截然不同,
北段步道因緊靠山邊,身置山林中行走可呼吸芬多精,
南段步道緊鄰溪所以沿途可見立霧溪緩緩由群山中流出向東注入太平洋



揹著相機
隨處晃晃之際發現一棟建築



好奇上前察看
原來眼前的建築是行政中心,是禁止訪可進入的
從門口可窺見中式典雅的建築風格,看了挺喜歡這清幽的環境於是按下快門



行政中心門口前駐守著一棵樹性強的台灣欒樹,秋天是欒樹最繽紛的時序
從來不曾注意過欒樹的我,偶然看了幾篇部落客介紹的欒樹,才開啟我對欒樹的愛慕之光
原來欒樹真的是很常見的樹種,不管是市區的人行道旁或是公園,
赭紅成簇的結果是最顯而易辨的特徵



遊客中心外的這片大立牌是來此絕對要留影的地標



有看到我們少爺粉不耐煩的表情嗎,怎麼拜託就是不願配合露個笑臉
既然不想入鏡卻又不願離開,真是煞風景啊......



萬中選一,這是唯一一張正常版的合照
手上的耶姿勢絕對不是在比「YA」,而是告訴我們他想要兩個BEN 10手錶
Ray現正處於迷戀卡通人物周邊商品的階段,哈哈~不過我是不會上商人行銷手法的當的



太魯閣國家公園自成立以來,積極投入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及觀光遊憩等推展
希望讓人們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更能停下腳步聆聽山林之聲,領略大自然之美



民國89年砂卡礑隧道的通車啟用,來到遊客中心的旅客可由此隧道往天祥,
不必繞回中橫公路東口即可進入園區,實屬方便
考慮後續的景點銜接時間,我們便不再往上走,在此打住太魯閣的行程



遊客中心旁有一大片草地可做為表演平台使用
樹葉與大片草皮替上芥末黃的新裝,是秋天的味道
山谷間的微風吹拂,踩著慵懶的舞步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積極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落實保存及推廣太魯閣族群文化,
近幾年都舉辦了「太魯閣峽谷音樂祭」,透過音樂與舞蹈讓遊客們瞭解在地傳統生活與文化內涵




音樂祭選在太魯閣舉辦,藝術的極致演出讓表演者與欣賞者都享受到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天籟與美景相呼應,能在群山懷抱中用耳朵與眼睛感受上天賜與人類的禮物,真是種恩惠




草原旁有幾株不知名的樹種,樹幹以橫向生長,頗有夫妻樹的聯想
兩棵樹的感情真好,手牽著手守護著這片寶貴資源



雖然無幸觀賞音樂祭的演出,
換個角度,平日人煙稀少的遊客中心,此時卻有專屬的靜謐
自然的演奏曲,在來此一遊的遊客心中留下美麗的音符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y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2) 人氣()